近年來,工匠精神成了媒體的熱門詞,常把相關聯的事物也籠統稱之為工匠精神,比如把“匠心獨運”之匠心視同工匠之初心,甚至造出“匠心精神”這樣的詞匯。但其實,它們各有所指,語義上不容易混淆。執著、專注、忍耐、毅力、堅守、信仰、負責任、追求完美等等,都是工匠精神的內涵,作為一種職業精神,或者說職業倫理、職業境界,有不同層次性。而“匠心獨運”指文學、藝術方面獨創性地運用巧妙的心思,專指創造性活動。以手工藝術為例,可以用“匠心獨運”來形容從心意識到眼睛,再到指揮雙手進行有獨創性勞動的過程,它的反義詞便是因循守舊、墨守成規。
“匠心”是何心?古人認為心是思維的器官,不僅感情和一般思慮出自于心,思想也出自于心,自然也包括當下的設計、創意、意匠、謀劃、創造等,也都出自于心。而南宋哲學家陸九淵把“心”看成宇宙本體,他在《雜說》中說:“宇宙便是吾心,吾心即是宇宙?!庇悬c類似西哲柏拉圖的“理念說”。柏拉圖認為,理念中的椅子才具有真實性,手藝人制造的椅子是對理念的模仿,藝術家描繪的椅子是對理念的模仿的再模仿,離真實性最遠。據此看來,所有手工藝品都是存在于現象界的事物,同一種功能的器物可以有無數的變化,說明現象界的確有變動不居的特征,但變來變去,卻總還讓人能識別是什么,這就是說變中有不變的硬核。那么,變中有常、常中有變,操縱這種變化的便是心意識。所謂“匠心獨運”正是強調巧思、設計、獨創性在手工藝過程中的重要地位。
清人方苞說:“工之巧在心,而注于目,非規矩繩墨所能盡也。”“匠心獨運”其實就是手藝人施展工巧的指揮棒。
歷史文獻記載了不少值得稱道的“匠心獨運”的事例。比如《南部煙花記》記述了陳后主為貴妃張麗華所造“桂宮”的種種意匠:“于昭殿后,作圓門如月,障以水晶,后庭設素粉罘罳(屏風),庭中空洞無他物,惟植一桂樹,樹下置藥杵臼,使麗華恒馴一白兔?!薄肮饘m”是比較典型的所謂環境設計事例。為營造月中蟾宮荒寒而清華的環境氛圍,設計者創造性地運用了刪繁就簡、以少勝多的技巧。宋代《清異錄》中記載:“孚文饒家藏會昌所賜大同簟,其體白竹也,斫磨平密,了無罅隙,但如一度膩玉耳?!边@一件用竹篾制成的涼席平密光滑,有類似白玉的質感,形色皆美,既體現了高明的縹白、劈絲、編織、磨光等工巧,又體現了不凡的匠意。沒有“匠心獨運”在先,怎么能做到把普通材料提升到至美境界?
理論上,設計的重要性無須再討論,但實際在手工藝行業里總有人錯誤地把“工巧”視為第一要務,因此虛耗人力物力,制造出許多構思平庸,甚至讓人啼笑皆非的人造器物或環境。比如《拾遺記》記述了漢代丁緩和李菊為趙飛燕所居昭陽殿做的室內裝修:“中庭彤朱,而殿上丹漆,砌皆銅沓,黃金涂、白玉階。壁帶往往為黃金釭,含藍田璧,明珠、翠羽飾之。上設九金龍,皆銜九子金鈴,五色流蘇。帶以綠文紫綬,金銀花鑷。每好風日,幡旄光影,照耀一殿;鈴鑷之聲,驚動左右。中設木畫屏風,文如蜘蛛絲縷。玉幾玉床,白象牙簟,綠熊席。席毛長二尺余,人眠而擁毛自蔽,望之不能見,坐則沒膝。其中雜熏諸香,一坐此席,余香百日不歇。有四玉鎮,皆達照無瑕缺。窗扉多是綠琉璃,亦皆達照,毛發不得藏焉。櫞桷皆刻作龍蛇,縈繞其間,鱗甲分明,見者莫不兢粟?!憋@然,不僅讓古人不認可,也令今人更難接受,因為它匠意不明,一味地堆砌貴重財物,營造的環境氣氛太過詭異,既沒有考慮其適用功能,也談不上美。
《考工記》將制作精工產品規定為手工業生產的目標,將天時、地氣、材美和工巧以及四者的結合,看作必備的條件和重要的生產方法。工巧在其中僅僅是條件之一,顯然不是孤立的。能稱得上工巧的人,一定對天時、地氣、材美有特別的“識見”能力。而不凡“識見”其實也被稱之為“匠心獨具”。
《婺源縣志》中記載了一個故事:元兵亂宋以后,江西婺源的歙硯石雕工藝久廢,不僅工藝日拙,能識辨硯材的人更是稀少。一位名叫瓖的藝人,稟賦奇異,工藝精妙絕倫,屢屢推出佳作。他的過人之處就是有一雙慧眼,能夠從古殘石堆中發現異材。中國手工藝如寶玉、石雕類很講究隨形設計、巧色利用。一般人面對一塊璞玉或石料斷然不能做到這一點,只有那些既有眼力又懂剪裁設計的人,才能充分利用自然色和自然質地的分布走向來塑造藝術形象。
人的雙手是靠心腦和眼睛控制的,心腦不開竅或者修養不夠,雙手只會循規蹈矩,做機械性的簡單勞動。心眼活了,眼睛尖了,手才會“思想”。所以,技藝固然重要,“匠心獨運”在手工藝中更為重要。(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)